当前位置:老域名好处-玉米号奇闻捷龙一号首飞成功 “国家队”加速布局商业航天
捷龙一号首飞成功 “国家队”加速布局商业航天
2023-02-01

2019年8月17日12时11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捷龙一号运载火箭,以“一箭三星”方式,顺利将三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人民网北京8月17日电(赵竹青)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型商业运载火箭“捷龙一号”17日成功首飞。这意味着中国航天“国家队”在商业航天大棋盘上又落下一枚关键棋子。

“捷龙一号”是中国航天“国家队”——火箭院所属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采用商业化模式面向商业小卫星发射市场打造的一款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当日12时11分,捷龙一号遥一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以“一箭三星”方式,顺利将三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商业航天,群雄逐鹿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步开放,商业航天万亿级市场近在眼前。火箭作为人类航天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历来是商业航天的兵家必争之地。

一方面是蓝箭航天、星际荣耀等一批民营商业火箭公司迅速进场,相继实现突破。另一方面,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等“国家队”也加快向商业领域延伸拓展的步伐,以“长征”、“快舟”等火箭提供多元化的发射服务。

作为我国航天科技工业主导力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很早就向民间开放了长征系列火箭的剩余运力。然而随着微纳卫星、小卫星应用市场的逐渐发展,星座组网动则需要成百上千颗星组成,发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长征火箭的发射机会也越来越变得“一位难求”。

因此,为满足市场的多元需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火箭院通过其全资商业航天平台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运用纯商业模式打造了更加贴近市场的“龙系列”运载火箭。

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总裁唐亚刚介绍,“龙系列”目前规划了“捷龙”和“腾龙”两个系列。其中,捷龙系列就是以商业固体运载火箭为主,对发射设施的依赖度比较低,而且比较灵活;腾龙系列则是以液体运载火箭为主,运载能力也比较大,从降低成本的角度,以液体为主。

模式创新,捷龙先行

据火箭院捷龙一号运载火箭项目技术经理龚旻介绍,“捷龙一号”总长约19.5米,箭体直径1.2米,起飞重量约23.1吨,是我国固体火箭中体积最小,重量最轻的火箭。

“捷龙”以其灵活的身躯,瞄准的是未来商业航天最热门的领域之一:面向国内外300千克以下不同轨道微小卫星发射需要。

唐亚刚介绍,“捷龙一号”700千米高度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可达150千克,单发价格不超过2500万元,可以满足用户一箭一星或一箭多星的发射需求,为微小卫星技术验证、星座组网和补网提供更加安全、灵活、经济、迅速的服务。

在技术方面,“国家队”的基因是其金牌保障。作为和长征火箭一脉相承的“亲兄弟”,捷龙亦是源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60多年的技术积淀和发展,因此拥有技术成熟度、飞行可靠性方面的天然优势。同时,捷龙具有“两高两快”的特点,即高可靠、高性价比、快履约、快发射。它的发射服务履约周期大大缩短:与用户签约后6个月即可出厂,采用一车一箭方式,成熟期运抵发射场后能够实现24小时内快速发射。

在性价比上,捷龙更是做到了极致。唐亚刚介绍,捷龙作为固体小火箭,虽然从单位成本角度来看,不及大火箭更有优势,但是大火箭打小卫星的搭载机会并不多,“所以从单次专属发射的角度,捷龙的单位入轨成本是世界上最低的。”

航天科技集团董事长吴燕生曾指出新时代商业航天的变化:利用社会资本开展研制生产,促进模式创新。“这两个变化在捷龙一号上都有所体现。”唐亚刚说,捷龙一号的经费投入用的不是国家经费,而是面向社会资本融资的。另外,捷龙一号的研制过程打破了原有的配套关系,重新通过竞争选择性价比最优的配套单位,有利于全箭降低成本提高性能。

据了解,“捷龙一号”将按照“三步走”的节奏,来逐步开展运营:第一步是从2018年研制启动到2019年8月,完成首飞任务1发,创新商业、研发、运营等三种模式;第二步是从2019年1月到2020年12月,完成研制批任务5发,完成1.4米卫星舱方案设计和飞行验证,具备国内各主要发射场实施发射的能力;第三步从2021年起,进入成熟批任务阶段,为每10发一批,实现批量发射能力。

百花齐放,携手并进

目前,航天在卫星通信、导航和遥感三个应用方向上已经实现了大众化应用。虽然中国的商业航天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随着商业航天产业的逐步发展,航天将不再神秘,航天技术将会服务于大众生活。

“未来的发射市场应该是非常广阔的。低轨互联网移动通信需求,遥感信息数据需求,都将有很大的市场。”唐亚刚表示,“让航天链接人类生活”,这是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的使命和愿景,也是作为商业航天“国家队”的责任与担当。“我们作为‘国家队’有责任将中国的商业航天往高端、往创新驱动去引领,真正把商业航天作为中国航天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亚刚表示,“国家队”参与商业航天的初衷,就是利用社会资本、社会资源,来加速创新,服务于航天强国建设。“火箭院做商业航天并不是要垄断市场,因为一家独大的市场是没有活力的。我们希望能够跟其他的商业航天企业,共同来形成中国商业航天的国际竞争力,去跟国际上的大国强国去竞争。”

“我想政府航天和商业航天的发展一定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在唐亚刚看来,商业航天的技术来源于政府投入和积累,商业航天灵活的机制又会催生技术的快速发展、创新,反过来会反哺原有的航天技术。

据悉,此次发射任务由三颗卫星组成,主星为“千乘一号01星”,由北京千乘探索科技有限公司研制;两个搭载卫星为“星时代-5”卫星和“天启二号”卫星,分别由北京微纳星空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国电高科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卫星入轨后将开展一系列技术验证和数据服务。这也是中国商业航天“国家队”助推民营商业卫星企业发展的力证。